“潮”,形容一個人很時尚。雖是網絡用語,卻也沒有局限于潮流青年中,在工建公司柳鋼維檢項目轉爐工程現場,就有一位很“潮”的老師傅——蔣永,不過,蔣師傅的“潮”法,和潮流青年有些不一樣。
轉爐維檢工程是工建公司柳鋼維檢項目條件最為艱苦的幾個工程之一,這里也是蔣師傅的“作戰戰場”。早上八點,在機器轟鳴和煙塵彌漫的環境下,蔣師傅已經提前到達檢修地點,整裝上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和蔣師傅并肩作戰的,還有十幾位維檢人,在繁瑣穿梭中,他們有分工也有協作,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作為一名“西部鐵軍”新兵,見到這種情景,我知道,這是一支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的隊伍。
當我進入到轉爐區域,見到蔣師傅,他一身工裝,身上背著安全帶,口罩遮住了口鼻,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干練和沉穩。簡單交流后,蔣師傅便讓我先跟著他熟悉工作環境,干練的風格和繁忙的工作,顯然讓他沒有多余的時間來跟我“寒暄”。隨后就匆忙地帶我來到另外一邊,這里的三樓放著一個大家伙——一段直徑近3米,長度約7米的余熱鍋爐移動段煙道,這個今天需要吊裝到轉爐上,另外兩位工友正在做吊裝準備工作。
“你下來,我上去?!?/p>
一到這里,蔣師傅便按耐不住。進行這么大的吊裝,他有些不放心工人。如果這個大家伙發生什么意外,那么后果是難以想象的。要使吊裝更加安全,還是自己親自操作,心中才有底。仔細觀察了這個部件之后,做好安全措施,蔣師傅便開始用鋼絲繩對其進行固定。八月陽光照進車間,打在蔣師傅身上,我見他手腳利索,靈活敏捷,完全沉浸在工作中,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八月正值酷暑,進入溫度接近四十攝氏度的車間,汗水便一層一層冒出來。我看到蔣師傅在雙重炙烤下忙碌的身影,想到他們每天都需要面臨這種高溫,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辛苦與不易,也感受到他們的堅韌與擔當。在綁好鋼絲繩后,蔣師傅微微吊起調試,在反復檢查沒問題后,蔣師傅便帶著我們吃午飯。路上,我看到蔣師傅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了,而他們都覺得稀疏平常。
吊裝進度緊張,午飯時間也是蔣師傅的工作時間。午飯期間,蔣師傅和李達隊長再次探討吊裝細節,必求安全高效,往往是吃一口飯,插幾句話。所有細節確定無誤后,匆匆吃完午飯,簡單休息后,蔣師傅便馬上前往現場指揮吊裝。下午一點的烈日,從廠房上的空隙直射入車間,溫度正是最高的時候,蔣師傅和一眾工友的工作熱情也高漲起來,好像是要與這高溫一比高下。
在多次調整確保安全后,吊裝作業開始了。移動煙道慢慢吊起,蔣師傅心中的大石頭也懸了起來。他手握對講機,緊盯著周圍環境,生怕這個大家伙撞到周圍的什么東西,出一點什么差錯。吊起、移動、落下、調整一氣呵成,在大家齊心協力下,一切都進行地非常順利。隨著移動端煙道穩穩立在鍋爐末端,蔣師傅心中的石頭也落了地。全程觀摩吊裝過程,我也松了一口氣,抹去汗水,還來不及向蔣師傅表達“第一次”觀摩的激動之情,就看見移動段煙道上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只見蔣師傅系著安全帶,爬到煙道末端大法蘭上,在法蘭上涂抹耐火泥和石棉繩。這個環節最重要,如果不能把耐火泥及石棉繩弄均勻,結合面就會出現縫隙,對日后鍋爐的使用壽命及安全生產埋下隱患。狹小受限的空間位置,蔣師傅只能跨在法蘭上,一點一點地后退,他的身上已滿是泥土和汗水,唯一具有辨識度的,是他那頂黃色安全帽和被汗水浸濕的工作服??粗诜ㄌm上移動的背影,我心中感慨萬分。
在接近四十攝氏度的高溫下,汗水浸透他們的衣衫,讓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潮人”,也是這些“潮人”,加深了我對“戰高溫”的理解。蔣師傅的“潮”,“潮”在烈日高溫下,“潮”在拼搏奉獻中,作為一名剛入職的青年員工,我也會不斷向這些“潮人”學習,追求奮進新時尚,成為“西部鐵軍”的潮流青年!